首页 亲子 财经 新闻 体育 房产 食品 智能 更多 更多

FUTURUS未来黑科技|从AR HUD看智能座舱场景发现与选择

2022-12-29

 近日,为期2天的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CASCS2022)暨第七届铃轩奖盛典在武汉经开区举行,全国汽车供应链大咖再次聚首中国车谷。

IMG_256

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暨铃轩奖盛典已经在武汉经开区成功举办了两届。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暨第七届铃轩奖盛典主题聚焦“反应”,意在表达转型期汽车行业对供应链发展的迫切要求。它反应了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相互融合的新境界,更揭示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产业竞争的复杂局面和生态重组的迫切性。

23日下午,FUTURUS创始人、CEO徐俊峰受邀出席活动,与SoCar产品战略咨询、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小鹏汽车、锐思华创、一数科技等行业嘉宾一起,围绕“智能座舱场景发现与选择”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IMG_257

当下,“新四化”浪潮以中国为核心起源,已经逐渐实现了面向全球汽车产业的席卷覆盖。中国市场不仅率先实现了电动化转型的弯道超车,更成为了智能汽车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战场。

2022年,理想L9、蔚来ET5、小鹏G9等不少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争相上市,也将中国市场智能汽车在座舱交互体验和智驾能力两个维度上的比拼拉升至全新高度。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智能座舱如何深挖新的场景,通过新的应用激发更多用户价值?

FUTURUS创始人、CEO徐俊峰认为,在硬件层面,中高端车型在智能驾驶芯片算力、传感器等方面的配置都逐渐趋同;但在软件和交互体验层面,往往需要结合车型产品定位和用户需求来进行差异化设计。在未来的移动出行生态里,自动驾驶技术作为底层架构将逐渐走向标准化,而智能座舱的差异化体验将成为下一阶段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切入点。目前主机厂对智能座舱的场景挖掘还不够深入,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目前整个行业对于智能座舱的未来还没有看得特别清晰。

现在提到智能座舱,映入脑海地往往是车内越来越多的屏幕。但屏幕数量的增多也仅仅只是硬件上的堆叠,无法简单与用户体验的提升划等号,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味将屏幕做大做多的设计忽视了人车交互的合理性问题。车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人车交互的逻辑决定了汽车要为用户提供哪些功能,以及基于什么样的技术架构去提供这些服务。

同样地,人车交互合理性问题的研究也为探索智能座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座舱场景的挖掘与选择,需要放在汽车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来看。以HUD举例,L0-L1阶段,用户对HUD的刚需就是仪表盘的备份;L2阶段,导航、通讯、娱乐等更多功能被纳入HUD的显示内容。用户的刚需从来就不是某项具体的功能,功能是会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用户的刚需也是会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智能汽车还能为用户提供什么?用户除了关注驾驶、接打电话、收听音乐广播,还能在车内做什么?设计智能座舱来满足用户需求的大前提,一定是适应当下汽车发展阶段的、以驾驶安全为前提、以极致体验为第一要义的人车交互方式。

IMG_258

想要打造一台能为用户带来极致体验的好车,硬件当然是基础,但在硬件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用户在车内的使用体验其实更加取决于智能座舱的软件和交互设计。可以看到,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主机厂,都在加大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资源投入,尤其是在软件方面的投入。

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变化,智能座舱域未来将会更多地与智能驾驶域、车身域协同工作。伴随着通讯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独立的ECU势必被功能更集中、算力更强的域控制器所代替。考虑到工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徐俊峰建议车载软硬件要尽可能地解耦,将更多影响用户体验的功能转移并集中到几个重要的域控制器上,以便整车可以通过OTA升级来实现功能快速迭代,从而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多域融合、软硬件解耦和OTA在线升级的推进实施,也更有利于构建一个良性的汽车座舱生态系统。基于这样的认知,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更应该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场景定义能力和人车交互技术。底层的技术架构一定要想清楚,先硬后软再服务和生态,才能发现和挖掘出用户真正感兴趣、具备商业增长空间的座舱场景。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